长沙万代酒店KTV夜总会招聘模特-包食宿可兼职
无需押金,不用担心隐私和乱收费问题,免费提供住宿,外地女孩面试路费报销工资日结1000--2000,不封顶应聘要求(仅限女性):
1.个人形象好,净身高158以上,年龄18-35周岁(身高不足或年龄偏大者,形象佳可适当放宽要求) 2.外形时尚,思想开放,有较好的心理素质,没有gong主病,有赚钱欲望!不要事儿,服从安排,能稳定上班 3. 上班无时间限制,欢迎白天有正常工作的女士加入我们团队,可以根据你空闲时间安排工作!
工作经验不限!你的生活真实是怎么样的?也许你还在电子厂、饭店里面做着最基层的工作,对人生失去幻想,想找一份改变命运的工作;也许你还穿梭在马路、街巷做着普普通通的业务员,省吃俭用,一年到头来也存不下什么钱;也许你想给家里更多的贡献,让最亲的人感受到你最实际的关心;
如果你想趁年轻时赚多点钱,或想过有钱人生活,或等钱急用,我们将为你提供一个快速赚钱的平台
只要你接受了这份工作,你就迈出了成功的一步, 你的人生将迈上一个崭新的台阶,你的梦想将很快实现!
俄美两国元首于上周末就俄乌冲突停火举行会谈,可谓众说纷纭。
尽管美国总统特朗普认为他的政治手腕和魅力令他与俄罗斯总统普京的会谈取得很大的进展,但他的政敌却认为他对于普京过于软弱,有损美国的面子。
对此,一贯持支持美国总统特朗普立场的美国福克斯新闻(Fox News),专门刊登了一篇为特朗普辩解的文章。
然而,这篇文章的角度却格外的奇葩与荒诞……
因为这篇文章居然宣称,特朗普在阿拉斯加邀请普京会面的真正目的,不是为了解决乌克兰的问题,而是为了“对付中国”。
这篇文章的作者名叫拉特娜(Tanvi Ratna)。
根据福克斯新闻的介绍,她是一个政治分析专家,且在地缘政治、经济和科技领域有着10多年的经验。
但美国谷歌搜索引擎的检索结果却将她标记为了“网红”。
而从她这篇文章的论述来看,她确实给人一种更像是“网红”而非专家的观感。
因为她的核心逻辑与美国网络上的右翼阴谋论如出一辙,即认为俄乌冲突是“全球化主义者”拖垮美国的阴谋,是欧洲在利用乌克兰吸美国的血,而特朗普则“深谋远虑”,清楚乌克兰并不是美国的责任,中国才是美国的挑战,所以他才和普京见面,要让美国的外交政策回到“现实”上来。
拉特娜还宣称,俄罗斯是因为被西方孤立和制裁才依赖中国的,所以只要特朗普能给俄罗斯足够的好处,就能将俄罗斯从中国身边撬开。
拉特娜被标记为了“网红”
但尴尬的是,美国乃至西方许多正规的地缘政治智库和专家学者——以及一些常年在西方媒体上炒作“中国阴谋论”的媒体人,都认为这种觉得美国可以靠利益去分化中俄关系的想法,是一厢情愿的,没有可行性。
因为中俄关系本身的互补性很强,并不是美国给点利益就能动摇的。
而且美国差不多4年一变的政策和政府,完全没有去推进这种想法的持续性。
美国《大西洋月刊》今年5月的一篇文章还认为,这种想法低估了俄罗斯的实力,一旦真这么搞,反而让美国在地缘政治上处在更尴尬的位置上,并让中俄关系变得更紧密。
而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的学者何瑞恩(Ryan Haas)在今年3月的一次访谈中表示,这个“特朗普与俄罗斯交好是为了分化中俄”的话术,可能是因为美国政府里一些人无法理解特朗普这么做的逻辑,但又要去支持他,所以才搞出来这么一个看似合理的说辞。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这篇宣称特朗普与普京会面是为了“对付中国”的文章,拉特娜还曾在今年4月的一篇文章中称赞特朗普当时对全球众多国家施加的、极具争议的“对等关税”,是一个深思熟虑的大战略……
但这个“大战略”到底给美国带来了什么,全世界都已经看到了。
延伸阅读
为什么只对印度出重拳?鲁比奥:制裁中国可能会推高全球能源价格
美国总统特朗普以“印度购买俄罗斯石油”为由对印加征的关税已成为两国关系“一触即炸的火药桶”。
而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当地时间8月17日解释为何放过其他直接、间接购买俄油的国家却独制裁印度的回答,让一些印度网友直呼美国“虚伪”“双标”。
当地时间8月17日,被美国福克斯新闻网问及为何不制裁从俄罗斯购买石油和天然气的欧洲时,鲁比奥回答称:“我不确定是否会直接对欧洲实施制裁,显然,二级制裁会产生影响”。
虽然福克斯新闻网的提问主要聚焦欧洲,但鲁比奥刻意拿中国来回答,称假设要追查俄罗斯卖给中国的石油,就会发现中国购买的大部分俄罗斯原油被炼化后又卖回全球市场。
如果美国对中国实施进一步制裁,“可能会推高全球能源价格,或者在缺乏供应的情况下寻找替代来源”。
鲁比奥称,一些欧洲国家已表达过不安。
他透露,在美国参议院讨论的法案中,曾提出对中国和印度征收100%关税,但一些欧洲国家私下就此事向美国传达了担忧。
“我不想在这个问题上与欧洲人针锋相对。
”鲁比奥说道。
在相关新闻下方的评论区,一位网友嘲讽道,“这就是美国对待他们的朋友的方式”,“这种虚伪和无耻的双重标准,才是定义美国的东西”。
另一位印度网友尖锐地指出,美国是不敢制裁中国,因为如果真这么做,“中美之间的工业供应链将受到重大打击,对美国经济的伤害远大于中国”。
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印度大幅增加了对俄罗斯石油的采购。
如今,俄罗斯已成为印度的主要石油供应商,占印度总供应的约35%,而此前这一比例还不到1%。
据悉,印度每天从俄罗斯进口超过200万桶原油。
印度是目前美国以“购买俄罗斯石油”这一理由制裁的唯一对象。
特朗普本月早些时候,以印度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进口俄罗斯石油”为由,对印度输美产品额外征收25%的关税,直接将美国对印度总体关税税率拉高至50%。
印度外交部迅速发声明回怼称,特朗普的行政令“不公平、不公正、不合理”(unfair,unjustified,unreasonable)。
“我们的进口是基于市场因素,总体目标是确保印度14亿人民的能源安全。
因此,美国选择对印度征收额外关税,而其他几个国家也是为了自身国家利益而采取的行动,这极其不幸。
”声明补充称,“印度将采取一切必要行动,保护国家利益”。
印度《第一邮报》网站8月18日指出,鲁比奥清楚的知道印度与俄罗斯的能源贸易已成为印美关系的“一个恼怒点”,也理解印度能源需求庞大,但他仍用“双重标准”来批评印度,指责印度用购买俄油“支持俄罗斯的战争机器”。
“这使美国和印度之间的关系跌至近十年来的最低点。
”美国《华盛顿邮报》本月初报道称,在特朗普宣布额外再加征25%的关税后,莫迪政府开始反击。
分析人士表示,莫迪不大可能切断与俄罗斯的贸易,美国期待“印度彻底烧毁与俄罗斯的关系是愚蠢”,所以只能放弃与美国的关系。
报道指出,印度与俄罗斯的关系是建立在“信任和情感之上的”,而与美国的关系是“相互怀疑”。
在皮尤研究中心发布的一项调查中,超过一半的印度年轻受访者表示他们对俄罗斯持好感,而对美国持相同看法的比例只有17%。
近期,由于美国关税,印度国内的反美情绪开始抬头。
路透社当地时间8月11日报道称,从麦当劳、可口可乐到亚马逊和苹果,美国跨国公司在印度正面临抵制呼声。
莫迪的支持者以及相关商业团体呼吁消费者转向本土产品,以抗议美国关税。
部分印度企业家还借机倡导“印度制造”,并呼吁像中国那样打造自己的社交媒体平台。